
近期,全国多地气温下降,进入冬季高峰,保障能源供应进入关键时期。梁山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,地处京杭运河和瓦日铁路的交汇处。是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区煤炭东部运输的重要枢纽。今年以来,港口采取多项新举措,提升冬季能源供应保障能力。
“水铁直通”无缝衔接显着提升煤炭运输效率
济宁市梁山县梁山港是京杭运河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,也是铁路、水路、公路的重要枢纽。由于入冬,每天有6万至7万吨煤炭通过瓦日铁路从山西、陕西等地区运往这里,然后通过罐车发往长三角地区。有效保障当地能源供应。
不远处,巨大的起重机正在将集装箱装上船。这就是该港口今年刚刚推出的“水铁直达”煤炭运营模式。满箱的煤炭通过铁路运到这里。集装箱不经过煤炭搬运和储存的过程,而是通过精确的需求调度直接装上船,通过运河发送到目的地。这将整个周期从5天缩短到3天,同时也提高了港口的能源效率和安全能力。
京杭运河“黄金水道”有效降低煤炭运输成本
凉山港之所以在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,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。瓦日铁路连接山西省吕梁市瓦塘镇至山东省日照市。它是一条铁路大动脉山西、陕西等地区煤炭东运,年煤炭运输量近亿吨。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内陆“黄金水道”。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梁山港。
过去,瓦日铁路运往长三角地区的煤炭要先运到日照,再通过海运运至上海港等港口,再通过长江等水路包装运输至沿线目的地。
2021年凉山港建成通车后,大量煤炭可以从这里流失,运往京杭运河沿线目的地。这不仅将为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提供重要保障,而且每吨煤炭可节省15元综合物流成本。
智能管理自主研发开发设计
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外,其智能化管理水平也为能源供应提供了宝贵的保障。
运煤车上的扫地机器人只需三四分钟就能清扫一节车厢。这项工作以前需要两三个工人在15分钟内完成,极大地释放了人力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车厢通过挂钩连接。以前脱钩、挂钩的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,现在这里实现了机器人操作,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,降低了安全风险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新技术是凉商港与领先科研机构合作自主研发的。
此外,得益于港口的智能管理中心,工人在港口作业区域几乎看不见。通过大数据分析,实时监控煤炭运输需求,动态调整装卸g 计划,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。同时,它还可以远程控制设备,无需像过去那样需要工人坐在普蒙塔到操作室进行操作。有了这样现代化、智慧的港口,能源供应就更加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