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毕俊叶辉通讯员肖明宇)长江中游咸宁运用“净化源头、活水、辨证施治”的管理智慧,恢复长江岸线。
10月14日,“长江之友”2025湖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团赴咸宁,参观达州湖湿地公园、千山国家森林公园。在碧波荡漾的湿地和郁郁葱葱的森林中,他们感受到了长江保护城市进步的扎实成果,见证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实践。
晨曦中的达州湖湿地公园,湖面如镜,九曲湿地里的水生植物错落有致,水鸟时不时地在水面上飞翔。据达州湖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介绍:“这是那里是一片沼泽。通过退田还湖、疏浚、种植水生植物,我们不仅恢复了1.2万公顷的湖水,还为珍稀物种创造了栖息地。”
作为中央财政第四批PPP示范项目,达州湖湿地公园总投资28.17亿元,现已建成集生态旅游、休闲游憩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。 2023年,“有一片大陆湖等你躺营”、“民族文化首届国风”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,其中武汉游客占比20%,使咸宁成为亲子游首选地。
驻足观景台,观看游船驶过湖面、市民骑行绿道,征集团队成员真切地体验了昔日洼地向生态地标的转变。这是一个这是咸宁实施“绿色崛起、生态发展”战略的生动例证。
离开大洲湖后,一行人前往千山国家森林公园。走在山路上,树木茂盛,空气清新。同时,偶尔也会遇到正在休息、学习的市民。 “咸宁坚持生态优先,不仅恢复湿地,还保护山林。”千山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咸宁大力推进森林、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,建立了“林长+督导员+护林员”管护责任制,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生态的拦路虎。
行走在森林中,聆听虫鸣鸟叫,感受自然与城市的和谐统一,征集队员们也了解咸宁为何连续六年在全省长江保护考核中获得“优秀”等级。
这张生态表的背后,是咸宁实施系统化管理的决心和行动。知进退,推动产业绿色发展——创建2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,整治长江批复的329个堵塞排污口,优化管理时间60%,治标治本河湖发展——投资1.09亿元建设63个水质自动湖泊——投资10个监测站,制定干流水质改善方案 盆地。咸宁内外保障体系使长江咸宁段水质显着改善,总磷浓度十年间大幅下降,已成为长江咸宁段水质显着下降的重要标志。宁为长江生态保护注脚。
“一路走来,看到咸宁的水更清了,海岸更绿了,人们的生态存在感更强了。”采集组成员用相机记录着眼前的生态。美丽的风景,令人叹息。这座长江中游的城市,清晰地以绿色的执着延续着与母亲河的故事。